程志理与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徐梦桃的训练学对话录
——徐梦桃与程志理的训练学对话录
文 | 徐梦桃,程志理,周维方(记录)
(《体育与科学》2021年第6期)
运动行为志的叙事研究,我们首先运用于短跑技术分析,在苏炳添百米跑技术训练中取得一定的成效,论文发表后,得到训练第一线的重视,因此继续我们新方法的学术实践。徐梦桃在运动实践中展示了中国运动员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这个运动项目上的训练探新,她具有高水平比赛的丰富切身感,是运动行为志与运动意象分析法最适宜的训练学与竞赛学研究对象。
2020年8月12日,在秦皇岛训练基地,我们与徐梦桃就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与比赛做了口述史对话,周维方博士负责录音录像。本次场景式对话,问题在运动情境中直接呈现,符合“把自己作为方法”的自我叙事的切身体验性,这是训练学方法学运动行为志的创新点。当前体育学研究者普遍习惯于工具分析,习惯于仪式性研究,认为因素还原的实证与政策研究的工具就是体育学方法的主体了,这种专业性和专家式的研究工具是以往推动学科发展的主要途径。运动实践与竞赛的新图景告诉我们,需要运动行为人身体感呈现的技术工具,这个工具不是客观外在的,而是运动者的行为追忆与身体感再现,也就是交由行为主体处理与发挥,研究者做的是对行为主体口述史材料的分析与运动情境行为再现的图景意象分析。“运动行为志”方法论,就是做这种思考工具的孵化器,给出的是对动作技术的“分析”,这种分析依赖于已有的运动行为相关学科的成果与有解释力的概念范畴,以此而激发、提醒运动行为者,引其内省,从中参悟,形成身体动作范式。
程志理(以下简称“程”):梦桃,你好。来之前已经看了你训练的资料与你技术成长史的有关文本。你们平时(无雪季节)主要是解决技术与相关体能问题吧,有科研人员给你们抽血,做肌电分析,他们都是从专业角度进行研究。这种研究相当重要,可以获得一些客观评价的数据。但是这种非运动情境性行为的数据采集分析,对真实的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中发生的问题,是间接性处理方式,为了弥补因素还原的实证研究的间接处理的局限性,我们提出互证结构分析,依赖于运动者在训练技术表达中的切身感来构成一个互证链结构关系。从方法论来说,我将其称为运动行为志研究法,它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真实性问题。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北京冬奥会有希望夺金的项目,平昌冬奥会你就因为落地稳定性而痛失金牌,其实你的技术已经是国际水准了,代表着这个项目发展的国际状态。今天的对话是一次运动行为志实践,希望能从运动行为本身获得技术叙事,在叙事中呈现技术表达的真实感。
程:你在练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之前练过什么项目吗?有没有练过体操?
徐梦桃(以下简称“徐”):[HTSS]我练过体操的,4岁半开始练,中间停过半年,练到12岁,总共算起来有7年。
程:我看过文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虽然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但是没有列入大赛。到60年代,美国把它变为比赛项目。到90年代,国际奥委会才开始把它作为表演项目放入奥运会,1994年冬奥会第一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也就是说,这个项目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也不过30年。(徐:是的。)中国在这个项目上,在你之前出过一批优秀运动员,有徐囡囡、李妮娜、韩晓鹏,你们三位女子都是拿到冬奥会银牌,男子韩晓鹏拿到过冬奥会金牌。(徐:2006年拿的冠军。)我们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运动员好像都有体操训练的背景?
徐:对,一般是体操、蹦床、技巧项目过来的。
程:这就有运动技术的家族相似性特征,我把其称为“技术树”。技术结构的身体特征相似,训练效果之间也可以迁移,我是从这个方面来理解“技术树”。你练过7年体操,体操当时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徐:体操没能进国家队,我拿过辽宁省省运会冠军。省运会拿过2金、3银、1铜,项目也多。
程:你在体操哪几个项目上成绩比较好?
徐:跳马、自由操、高低杠成绩好一些,平衡木相对差一些。
程:有了这么长时间的体操训练经历,后来改练自由滑空中技巧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吗?还是其他什么机缘?
徐:我主动要练的。参加省运会比赛期间,两个裁判(一个是沈阳体育学院的老师,一个是鞍山的教练)在我们宿舍聊天。沈阳体院的老师说我长个头了,体操不练了后面能练什么呢?当时我12岁,已经发育了,个头长高了,后面在体操上发展的空间不大了。鞍山那个教练接话说可以练杂技嘛,老师笑了笑就说要不送到我们沈阳体育学院来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吧。当时,我就记住了两个词“沈阳体院”“高山滑雪”。回家和我爸聊这个事,我爸第二天就去沈阳体育学院找了,刚好找到陈洪彬老师,他是我们这个项目的主教练。再后来等他带队从长春比赛回来,一周后,我爸就带着我和我体操比赛的奖牌去见了陈教练,就这样开始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了。
程:你原来会滑雪吗?
徐:不会,我当时都不知道什么叫冬季运动项目。
程:前年在北京,北京冬奥会宣传周期间,我参加一个冬奥会官方电影论坛,索契冬奥会官方电影的两位导演说他们拍这个电影的突破点之一就是放弃了传统冬奥会官方电影画外音解说,采用运动员口述来解读比赛与训练画面。那种带入式的情境感,我后来看这部片子时深深被打动。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一位女运动员。她说:“小时候看到蓝天下鸟飞,从那时候起就有了飞翔的梦想。”儿童都有飞翔梦,所以喜欢吹蒲公英,喜欢叠纸飞机。出于飞翔的理想,这位女运动员开始喜欢上自由式滑雪项目。这个选择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追求从来都是自觉的。那么你进入这个项目训练之后,是如何发展的?
徐:我练这个项目后,在同批训练的伙伴中,应该说我算是上难度最快的一名运动员。我是2002年8月开始练的,在夏天的水池辅助训练中,我没有练过翻跟头。当年11月我们去黑龙江的双峰滑雪场训练,我滑了16天的雪,就上跳台了,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第一跳不是在水上跳的,是直接在雪上跳的。
程:你们这个项目训练,通常是不是都是先在水上练,学会在水池跳台上翻跟头做动作,随后再到雪上。
徐:是的。要先有动作基础,知道水在哪里、地在哪里你才能到雪上翻,我当时是直接在雪上翻的。我上雪的第一年就开始跳台了。
程:这个是否与你曾经的体操训练基础有关呢?
徐:是有。我虽然体操训练不是很出色,但是我的动作基础很扎实。我的优势是空中概念好。(程:是说空中方位的身体感吧?)对,对对,身体方位感。在起跳不好或者动作失败的情况下,我能够保护自己。上雪之后,我能直接做空中动作,我感觉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的体操基础,二是我不怕失败,算胆子大吧。
程: 嗯,这很重要。体操训练让你获得了空中动作的身体方位感,落地对于你是一个陌生的身体感,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或者说心理稳定性,让你能动作迁移,直接在雪上做。
徐:我在训练中落地即使失败,我能够很快重新开始,获得正确的身体体验。
程:空中动作,具体训练的步骤是怎样的?
徐:练这个项目后,我爸跟我说,这个项目也是奥运会项目,是个冷门,练的人比较少。我当时就想,那如果我练得好还能拿世界冠军呢。2005年,先是练直体,然后是360度转。现在小孩会学团身和曲体。我们那时候没有,先是直体,然后是360度、720度。
程:目前世界上空中技巧项目,强国主要有哪几个?
徐:俄罗斯、白俄罗斯算是顶尖的队伍,以前是美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很厉害。
程:为什么多雪的北欧国家这个项目反而不强呢?是不是与这几个国家的体操项目强有关?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虽然空中技巧是雪上项目,但是它的动作基础是体操?
徐:是的,你这个判断对的。澳大利亚也非常厉害,他们也有传统。上个赛季我少比了两站,我是第二。澳大利亚有个女孩她是全比了,跳得非常好,三周台跳得非常稳,她拿了总冠军。成绩好的这些国家,他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也非常好,它是有传承的,动作风格、运动员培养系统有他们自己一套。白俄罗斯、加拿大这些年虽然参加比赛的就那几个人,但是他们后面有梯队。他们不是把所有运动员都带出去参赛,这个与我们不同。水平相对较低的,多参加每年的各站比赛,为了获得比赛经验。而一些高手,她们是选择性的,在家里练毕竟各方面都稳定,练得很扎实。国外参加比赛的那几个水平突出的名运动员,他们也会每年带上几个有前途的新手,通过这一传帮带,自然就补上来了。